close

這個週末參加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所舉辦的「拜訪科學家的實驗室-潮境海洋中心工作站」活動,首先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博士,先解說為什麼近年來海灘上發現大量的魚類或刺河豚暴斃的屍體?及軟絲仔產卵的珍貴照片..,

第二階段則是到潮境工作站去瞭解一些魚類的相關知識,第三階段是拜訪科學家的實驗室,到陳麗淑博士的實驗室去瞧瞧,有什麼寶藏在裡面?

最後是潮間帶探索,由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的廖運志博士解說海洋生態及實際走訪潮間帶尋寶,看看有什麼奇妙的生物住在那裡?


參加的人數很多,可見大家對探索海洋相當有興趣,


大家排排坐先來個大合照吧,


本次活動的主辦人是廣播金鐘獎最佳教育資訊節目主持人「范欽慧」小姐,教育電台的節目名稱: 自然筆記,介紹台灣的自然生態,還可聽見最自然的蟲鳴鳥叫聲,節目相當好聽! 


今天要拜訪的科學家是「陳麗淑」博士,主持人正在介紹陳博士的著作「魚類入門」,書中共有認識篇、環境篇、觀察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介紹魚類的相關及各種知識,喜歡魚類的您不可不讀喔!


「軟絲仔」的中文種名是萊氏擬烏賊,因為海洋棲息地的環境逐漸遭到破壞,軟絲仔原本珊瑚底部產卵,現在卻被迫於垃圾、枯枝、廢魚網上產卵,卵的孵化率降低造成軟絲仔族群日漸漸少,


這些軟絲仔是不是很可愛呢?


陳麗淑博士告訴我們,所幸有一群關心海洋生態的潛水專家,利用竹子把它們綁成一堆堆茂密的竹叢,投擲入海中並用鉛塊固定,就成為「軟絲仔」的最佳「產房」,海洋經過復育才能生生不息,這個舉動剛好與過度捕撈成為強烈的對比!!


陳麗淑博士也將最近的所見所聞,投稿於海科館及其他刊物,本期海科館簡訊,請點這裡 ,希望喚醒大家注意海洋不尋常的狀況,


接著就進入潮境海洋中心,介紹一下潮境工作站的內容,進入之前,陳博士告訴大家不可以用閃光燈及不可以拍打玻璃,以免魚兒受到驚嚇,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同時也肩負保育的工作,像這尾「紅龍魚」就是有人非法持有保育類動物,沒入後就由這些單位接手保育的工作,


這尾「紅龍魚」真是漂亮,


接下來介紹珊瑚,珊瑚蟲可以分裂或出芽方式形成更多的新珊瑚蟲,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珊瑚群」,


順便介紹了潮境工作站的魚類維生系統,


這是「藻類培養機」,有些魚吃藻類,有些吃"蟲",要準備多樣菜單給不同的魚種,


中央實驗區養殖了各式各樣的魚類生物,


這是生長在珊瑚群的「隆頭鶯哥魚」,


漂亮的「砲彈小丑魚」,


這是長得像鳳梨的夜行性「松毬魚」,下頜前端有圓形發光器,很特別吧!


這是「清潔蝦」,清潔蝦會清理其他海洋動物身上的寄生蟲,利用互惠的方式生存喔,


陳麗淑博士開始介紹「生物畜養區」的大型魚類-龍膽石斑,


陳麗淑博士首先要大家注意看魚的二側的眼睛上方各有二個洞,這就是魚的鼻孔,左右各一對、前後互通,水從前面的洞進去後面出來,魚鼻孔本身不用來呼吸,負責呼吸的器官是鰓,魚的鼻孔只用來聞氣味而已,


接著介紹龍膽石斑魚,牠有一種很特殊的行為,就是「變性」 ,石斑魚在出生的時候都是雌魚,等到性成熟時,族群中最大的傢伙會變性為雄魚,以繁殖後代。這是因為珊瑚礁魚群生存極為不易,一不小心就會被吃掉,更遑論大搖大擺去找伴侶了,所以為了繁衍下一代,就演化成「變性」的絕招,電影中侏儸紀公園裡有一段台詞,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當二隻同種類魚遇一起,如果都母魚,體型比較大的母魚會變性成為「公魚」,以達到繁衍生命的目的。


忽然間小朋友都被一旁的「美人魚」所吸引,原來是工作人員在水裡清理魚缸玻璃,真是辛苦喔,


介紹完了魚的鼻子與變性話題,陳麗淑博士帶大家到潮境海洋中心四樓的實驗室參觀,看看科學家的實驗室長什麼樣子?


陳麗淑博士要一一介紹造成魚群死亡的證據,


陳博士手上的物品不是「茶葉」,而是以往只出現在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等寒帶地區的「銅藻」,原本台灣沒有的銅藻,今年居然大舉入侵台灣北部、東北部沿岸,真的太不尋常了,似乎也透露著玄機,


往年銅藻只生活在日本、韓國、中國沿岸等地,研判是順著海流,從北方南下,葉片邊緣鋸齒狀的特徵和卵型氣囊頂端小葉片,它是馬尾藻的一種,長度最長可達10公尺,新北市沿岸及桃園觀音地區共清出上百噸的「銅藻」,真是嚇人!


銅藻漂浮在海上,通常會夾帶著許多海洋垃圾,像這些有簡體字的垃圾,很容易就辨別這些垃圾來自中國大陸,


這些魚類的突然暴斃,究竟是前世的恩怨,還是命運的糾葛,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陳麗淑博士的實驗室,放滿各種從海邊撿起的一隻隻海洋生物,


陳博士學富五車,對這些魚種如數家珍,


陳麗淑博士經過分門別類、仔細觀察,企圖從死亡的魚類身上,找出蛛絲馬跡,


這是「鼠尾鱈」,通常分佈於約200公尺深度的海洋,而200公尺深度的海水溫度約10度,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生活在深海一兩百公尺的鼠尾鱈,也橫死岸邊?


可愛的「箱魨」分佈的深度大概120公尺,也是這波的受害者之一,


越來越的魚暴斃,似乎越來越不尋常,經過陳麗淑博士的抽絲剝繭,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


陳麗淑博士使用海底「溫鹽度計」,實際量測台灣水域冬天的海水溫度,發現往年冬季海水溫度約為18至24度,但近年卻因反聖嬰現象及地球溫室效應持續發酵,來自中國大陸的融雪流入海中,造成海水溫度、鹽度下降,台灣水域即便有黑潮暖流經過,但仍不敵融雪造成的低溫海水,氣象局量測台灣淡水附近水域海水溫度最低僅13度(海水溫度低於15度時會造成刺河豚衰弱進而死亡),判斷「寒潮」是造成這波大量魚類暴斃的主因。

對了,實驗室還有哪些東西呢?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 buffer,用途不得而知?

浮球做成的可愛魚兒裝飾品,


這是染色的藥劑,可以觀察魚的鱗片(年齡),及魚骨頭等組織的模樣,










小妤兒這於這些課程,似乎聽不下去,到四樓陽台透透氣,要注意這裡的欄杆有點斑駁,千萬不要往邊靠,以免發生危險,


近距離觀賞沒有柱子(懸空)的房舍,


面對漂亮的潮境公園,小妤兒還是對iphone最感興趣,




回到實驗室,由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的廖運志博士來為大家介紹海洋生態與浩劫,說到生態浩劫,廖博士忽然話鋒一轉、眉頭深鎖,提到2008年11月10日巴拿馬籍的「晨曦號」貨輪(Morning Sun)擱淺於北海岸石門的礁石海岸,大量的重油及柴油由破洞流出,造成一場嚴重的生態浩劫,油污導致大量的生物及魚類的死亡,這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夠逐漸復原的。


現場發放「探索八斗子潮間帶」折頁冊,跟著廖博士按圖索驥尋寶去吧,


到潮間帶途中,廖博士指引大家觀賞曝曬展示場上的「石花菜」,


石花菜可以製成清涼退火的石花凍,可以降血壓、降血脂,對身體很有幫助,


媽咪與妞妞欣賞退潮的潮間帶,


哇~已經有許多人下去尋寶了,


小妤兒吃完玉米也要下去尋寶,


廖博士在下去前,說明了一些注意事項,到潮間帶最好穿著防滑鞋、戴上帽子防曬,還有帶水補充水分及潮間帶生物圖鑑,才能好好欣賞這些生物,


大夥跟著廖博士下海囉,


廖博士接著撿拾地上的珊瑚塊及藤壺等介紹一番,


傍晚出海作業的船隻開始一艘接一艘出海了,


廖博士拿出作研究用的5X5樣板,放在地上觀察方塊中有多少藻類?生物等,以利紀錄。


就在大夥意猶未盡的時後,天空居然飄來了一片烏雲過來,霎時間落下傾盆大雨,大家落荒而逃,也結束了今日精彩的旅程,



Jerry已經是第二次造訪潮境工作站,但這次的參訪感觸特別深,沒想到地球暖化的效應已經離你、我這麼的「近」,連能納百川的大海也都開始生病了,極端的氣候變化,更是歷年所罕見,我們能不再重視「環保」的議題嗎?

此次引發大量生物死亡的「寒潮」,只是「果」不是「因」,追根究底的始作俑者就是人類自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陳麗淑博士語重心長地說,工商業愈發達,產生的垃圾也越驚人,尤其是一次性(不被重複使用)的紙杯、紙盒、塑膠袋等垃圾量更是驚人,Jerry早已奉行喝咖啡自備環保杯,希望看見本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啟發,舉手之勞做環保,救地球從你我開始做起。

《誌謝》
感謝國立教育電台節目組編導兼節目製作主持人賴素燕(燕子)小姐,協助Jerry完成這次活動的報名,讓Jerry此行收穫滿滿,再次感謝。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將於101年4~8月每週六下午1:00-5:00,開放潮境工作站及深海特展供民眾參觀。現場將有專人導覽解說,讓您一窺海洋生物與深海世界的奧妙,歡迎於開放當日免費報名參觀!
101年8月18、19日另有兩梯次的潮間帶觀察活動,讓您可近距離的觀察與接觸潮間帶生物,機會難得,敬請把握!(預計7月中開放報名)
團體預約專線:02-24696000分機5022林小姐。


延伸閱讀
潮境工作站



~.~.~.~.~.~.~.~.~.~.~.~.~.

潮境海洋中心(潮境工作站)
地址:隆市北寧路369巷61號
電話:(02)2469-6000
網址:請點這裡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e化女兒紅 的頭像
    Jerry@e化女兒紅

    e化女兒紅

    Jerry@e化女兒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