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探索館位於台北市政府大樓內,從面對仁愛路的西大門進入,姐妹倆在市政大樓前拍張照
台北市政府市政大樓以「雙十」字形排列,內部中庭挑高,採光非常棒
台北探索館位於市政大樓內右手邊,原規劃1~4樓展示,3樓展區日前才整修完畢重新開館,目前1、3、4樓都有展覽可看
台北探索館兼負社會教育及市政宣導雙重職責,免費參觀
服務人員建議搭電梯先參觀3樓(新增許多互動裝置),
進入3樓展區立刻看見一座由四個螢幕排列成的I LOVE TAIPEI,有沒有發現母女三人在螢幕上呢?
原來是這裡可以拍照,然後傳送到螢幕中
西瓜甜不甜
父女也拍張照
來喔!來台北市吃好料,夜市攤車特色美食有紅豆餅、珍珠奶茶、芒果冰等,姊妹倆立刻化身老闆與客人
背後一大片「主題牆」是知名插畫家「彎彎」的作品,介紹台北各地特色景點與美食,地上的投影互動裝置介紹捷運沿線商圈
踩一下就顯示出當地商圈的影片,認識台北更方便了
台北市是文化藝術之都,非常適合散步
像北投溫泉博物館打開後,就會發現內部展示與今、昔特色照片
Q版國父公仔,可愛吧
台北101大樓是台北市的地標,姊妹倆當然要一起拍張照
台北市歷任市長牆
「生態城市」利用乾燥植物建置而成的生態樹,裡面一格一格裝著台北市常見的花草樹木
麥稈菊
阿勃勒
踏一下鋁罐回收桶會出現什麼?
鋁製飛龍
城市越文明、垃圾也越多,埋藏在地底的陳年垃圾大公開,真是發人省思
來看看台北市關渡公園自然景象吧
有水筆仔與招潮蟹
從望遠鏡觀察鳥類生活
台北市有非常多條河濱自行車道,騎乘其中無比快活
台北市是一座「水岸城市」,有淡水河與基隆河穿越市區
使用「立體眼鏡」可以觀看台北市立體的河流流域,
轉動船舵可以變換欣賞從河上欣賞的風景角度
台北市四面環山有多座非常美麗的綠意公園
還有多條親山步道,同時也是各種鳥類的天堂
展場中間的區塊是本次更新的裝置
展示了台北市部份區域的都市模型
就是這座「台北故事館」引發實事求是的柯文哲市長說一旁的台北市美術館比例似乎不對
「臺北大街風情」展區是以臺北市六條貫穿歷史、並具有獨特意義的街道(中山北路、敦化南北路、新生南路、忠孝東路、凱達格蘭大道、中華路)為主角,展示更新後,各條道路的展現方式各有不同
忠孝東路同時也有捷運板南線通過,因此準備大大的悠遊卡讓人體驗「嗶一聲」的快感
敦化南北路周邊分別有松山機場與台北小巨蛋
新生南路鄰近台灣大學,書香氣息濃厚
中華路上有許多古蹟建築,透過互動式熱氣球讓人逐一欣賞老建築的古樸之美
互動裝置真好玩
姊妹倆一直玩欲罷不能
凱達格蘭大道週邊也有許多古蹟,如台北賓館、總統府等
同樣也可以透過互動裝置來欣賞古蹟之美
台北不夜城、越夜越美麗,這面牆如精品LV的高級與貴氣
仔細一看是由玻璃瓶所組成,環保又美觀
一旁有台北市各地建築特色的介紹
走進去宛如走星光大道
裡面展示西門町週邊模型
透過大面積玻璃的留白,剛好可以欣賞仁愛路的景色
台北市除了有新穎建築外,古色古香的古蹟展現了另類的美感
最近很紅的「擴增實境」將平凡的卡片秀出立體的畫面
卡片裡的台北故事館立體模型浮現出來,真是太神奇了
這一區塊介紹台北藝術的一面
拉動桌上的書籍,可以轉換牆上的畫面
妞妞仔細欣賞老台北的藝術介紹
還可以聽到古早的歌曲
於1962年上映的「舊情綿綿」是台灣第一部音樂愛情片,迄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不知有無人看過?
古色古香的台北藝術之旅
一旁的志工一直提醒四樓的環景電影要開始了,大夥紛紛往四樓移動
往發現劇場移動中
發現劇場
結合360度專業劇場環境、16部多媒體投影機放映設備,運用最新Watch Out專業播放軟體,透過4位臺北旅人寫給遠方親友一張張的明信片,將臺北的美食、人文、風采特色、自然生態介紹給中外觀光客。全片拍攝手法匠心獨具,運用12部攝影機分鏡同步拍攝、剪輯超過800個鏡頭畫面,結合200多幅特效動畫效果,以深情、溫柔的中、日、法、西多國語言與配樂串連,詮釋臺北城市風采與人文之美。懂得她的美、欣賞她的可愛,你會愛上一個人。《城市風采》讓我們愛上臺北這座城市。(文字摘自台北探索館官網)
由於播放影片不可攝影,所以Jerry取用台北探索館官網照片,您看看環景效果真是震撼
強力推薦您一定親自來試試!目前有三部影片播放,放映時刻表,請點這裡
四樓除了「發現劇場」外,另一個展廳展出主題為「時空對話廳」
淡水河之歌:每個偉大城市的誕生,總有一條牽繫城市發展的河流,匯集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全長158公里的淡水河,正是孕育臺北盆地的母親之河。在她身上,曾歷經多次火山岩堆積、海水灌進、地殼變動等滄桑劇變;
可以親自觸摸感受
還可以用「嗅覺」來體驗
平埔族人及漢人在這大河舞臺上譜寫生命史;隨著水運網絡的逐步完備,艋舺、大稻埕等河港集散地應運而生;稻米、蔗糖、茶和樟腦等產業,從內河航運輸送到世界各地。(文字摘自台北探索館官網)
這是龍山寺嗎?
模型製作相當精美,可惜裡面沒有設置神祇
先詢問何事?再抽籤,然後取籤
這就是籤詩
大家可以來體驗抽籤
城外的常民生活:「一府二鹿三艋舺」描述18世紀艋舺與臺南府城、鹿港並稱三大名城的盛況,遙想當年艋舺郊商雲集、帆檣林立的風光,至今仍可從淡水河碼頭、臺北市第一條老街「蕃薯市街」、「臺灣第一名剎」龍山寺、書院、隘門等,探尋昔日艋舺的繁華痕跡。1853年「頂下郊拚」事件,改變臺北平原的發展軸線,促成了大稻埕商業輻輳「十里洋場」及「茶香歲月」的繁榮景況,從臺北最早的洋樓街與外僑區的貴德街,到南北貨、茶葉、中藥和布匹批發集散地的迪化街,仍然可以感受到大稻埕常民文化的活力。(文字摘自台北探索館官網)
迪化街三層樓房屋內樣貌
迪化街販賣各種南北貨
臺北多元城:臺北是一個多元移民城市,從荷蘭時期、清朝、日據、國民政府遷臺、城鄉移民到異國芳鄰,都在這塊土地留下時代腳步。臺灣現代化的思潮、戲劇、音樂、文學、電影、歌謠等文藝活動,由臺北向全島開展;隨著西方資本主義而來的傳教士與探險家,在臺北揮灑才情、名留千古。臺北,以海納百川的包容,讓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在這塊土地上交融。(文字摘自台北探索館官網)
這是昔日產婆的醫藥箱
古早留聲機
城內記事:臺北建城120餘年,踏上臺北城模型,透過強化玻璃地板,首都核心區模型與古臺北城地圖的交疊下,隱約可見由忠孝西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和中華路所圍繞的「城內」範疇, 5座城門規模為全臺第一,也是臺北躍為臺灣首府的象徵。物換星移,昔日古城門或拆、或整修形貌,至今屹立於中華路的北門尚存原貌,榮登國家一級古蹟榮銜,「巖疆鎖鑰」在時代遷移中,仍悠悠地訴說著古城的歲月。(文字摘自台北探索館官網)
「麗正門」是昔日台北府城南門,也是台北府城五個城門中最大者,當時民眾多由此門進出
利用模型訴說台北街道之美
臺北古城之旅:300多年前,《裨海紀遊》中所看到的「臺北」仍是一片汪洋大湖,凱達格蘭人在蠻荒的土地上狩獵維生,更在17世紀躍上國際舞臺。18世紀初,閩粵移民進墾臺北盆地,從淡水河流域沿岸開啟臺北「三市街」發展雛型,並於1875年建置臺北府城,為臺北寫下嶄新史頁;1895年日軍兵臨城下,拆了城牆,時移境遷,臺北古城風華依舊。(文字摘自台北探索館官網)
昔日載客火車模型
哇!這就是當時城牆基石石材
布袋戲公演
欣賞完精彩的展覽,準備搭電梯到一樓
完成了台北探索館初體驗
~.~.~.~.~.~.~.~.~.~.~.~.~.
台北探索館
地址:臺北市市府路一號
電話:1999
官網:請點這裡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費用:免費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