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534

這個週日天空出現專屬的「台北藍」,Jerry帶著姊妹倆到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培養氣質
IMG_4473

將汽車停放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停車場之後,緩緩走上階梯
IMG_4478

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造型還真是有稜有角,不過,Jerry偏好具有弧度的建築美學,最喜歡的建築師是Zaha Hadid,欣賞大師作品 請點這裡。
IMG_4764

臺北市立美術館正門口正在展示2015年首獎作品《未知的質域》,詳細介紹 請點這裡

由「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成員邱裕文、許偉倫兩位獲得。本作品從建築藝術家陳其寬先生的繪畫得到靈感,加上新生代建築人嚐試將歷史上對古城的想像,演變成一座介於物質與非物質間的會面場域,回應今年X-site的主題「會面點」〈Meeting Point〉。首獎團隊提出的材料感知與實驗方式,給予城市公共空間一項非常經驗。它透過紙牆和線纜的展開,以及人們視點與動態的移動,創造一個隨機而生的會面點;連續開展的群山,錯向並置的街道與廣場意像,層層疊疊出充滿詩意的經驗迷宮,看似巨大的存在,然而卻輕透飄浮。(摘自臺北市立美術館)
IMG_4762

《未知的質域》以240張紙,740公尺纜索,在面積達630平方公尺的範圍內,創造出代表山、城、室的139個空間意像,參觀者可在纜索構成的多重視點導引下,自由穿梭於如迷宮般的裝置中,並與未知的人事物相遇。(摘自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5-06-14_204719

這個作品頗為「巨大」
IMG_4739

有「古城」的意象
IMG_4761

小朋友在這裡消耗不少體力,參觀作品時注意不要跑步以免受傷
2015-06-14_204640

進入台北市立美術館內,同樣有「巨型」作品陳列
IMG_4480

李明維《織物的回憶》
IMG_4733

類似「和室」的空間上放置了許多「禮物盒」,吸引許多親子一起拆禮物,而每個禮物盒裡也都有不同的驚喜
IMG_4736

姊妹倆拿出集章本來蓋章
IMG_4481

用力蓋章中
IMG_4484

原來是臺北市立美術館印章
IMG_4485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位於地下一樓,屬於免費參觀的範圍
IMG_4486

Jerry繼上次展覽「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參觀後,就一直念念不忘,等了二個月重新佈展之後,終於在6/14開展的第二天就前往參觀

本次的主題是《我想要做一個夢》展期為2015/06/13 - 2016/02/21
IMG_4490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推出新展《我想要做一個夢》,以「我們來支跳舞吧!」、「藝術家你好」、「胡思亂想做做看」、「枕頭外的狂想曲」4個主題探討「夢」、「夢想與現實」的關係。

在8個月的展期中,22位國內外當代藝術家及創作者的作品及創作計劃,將展覽化為一有機且不斷變化的平台,持續地為觀眾提供載滿夢想、飛翔及未來想像的藝術創意空間。此檔展覽也是兒藝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來第三檔展覽(文字摘自臺北市立美術館)
IMG_4703


「胡思亂想做做看」邀請創意工作者與策展團隊合作,設計「創意實驗」,歡迎大小觀眾前來參與,觸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IMG_4497


小朋友們DIY作品可以貼在牆上供人參觀
IMG_4698

面具也可以救未來?還是未來的空氣污染太嚴重,要戴面具才能出門?
IMG_4712

這裡也提供白紙與各色鉛筆,讓小朋友發揮想像力盡情繪畫
IMG_4498

小妤兒專心繪畫中
IMG_4501

妞妞也在繪畫中
IMG_4510

先別管畫圖了,先拍張美美的照片吧!
IMG_4505

妞妞的作品《海裡的魚》
IMG_4520

畫好了掛在牆上
IMG_4522

「枕頭外的狂想曲」閱讀區以夢、夢想、冒險、勇氣、探索、自我實現為主題選書,展出約80冊相關書籍與繪本,裡面紅衣大姊姊就是上回保羅克利的導覽義工
IMG_4702

小朋友可以選擇一本圖書,坐在椅子上好好閱讀
IMG_4528

妞妞也很愛看書
IMG_4530

「我們來跳支舞吧!」展出作品涵蓋繪畫、現成物雕塑、機械動力雕塑、聲音互動裝置、空間裝置、參與式計畫、現地製作壁畫、錄像紀錄等
IMG_4688

「藝術家你好」以時間為軸,邀請何思芃、吳宜紋、吳耿禎、楊雪華、陳怡潔、白雙全等創作者,以臨時駐點工作室的方式接力展出。藝術家不定期在場創作,向觀者傳達創作者由抽象思考進入實際創作的過程
IMG_4660

藝術家的工作室佈置透著些許的「詭異」,為什麼一定要有許多「人體器官」來佈置?不懂?
IMG_4669

「我們來跳舞吧!」展出當代藝術的豐富樣貌,是展覽發展想像的起點
IMG_4672

李子勳以手工製作的「仿生物」機械動態雕塑《天王星飛行器二號》,以機械美學,展現對未知事物的幻想。於展出期間,作品將每逢整點運轉15分鐘
IMG_4540

崔廣宇《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用行動表現對環境的省思,也讓人看到表象的美好伴隨著現實的醜陋。利用公車排氣管接在管子中,利用廢氣轉動齒輪產生泡泡
2015-06-14_182930

蔣韜作品《誰?》邀觀者透過麥克風說話,經過延遲、變聲、傳導,引領觀眾進入充滿遊戲趣味的童話異世界
IMG_4627

變聲後的聲音引發童趣
IMG_4546

仔細找找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
IMG_4620

蔡海如《夢想打卡站》邀請觀眾在氣球上寫夢想,在氣球充氣與消氣之間,暗指夢想的充盈、失落與再生
IMG_4551

每位小朋友都有不同的夢想等待「實現」的一天
IMG_4555

王德瑜《No.80》讓觀眾在充氣袋上行進躺臥,重置感官體驗。讓觀眾能在氣囊的外部隨意的攀爬,以觀眾的身體與作品的碰撞,來賦予它在空間裡的定義。布料和充氣設備以及對身體的感知的探究,一直是王德瑜創作脈絡中的主要媒材與關注核心。 利用觸覺取代視覺來欣賞作品,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IMG_4577


先感受一下小的作品
IMG_4574

接著走入《No.80》作品裡,顛覆了傳統只能用眼睛欣賞作品,完全用身體去感受作品
IMG_4583

體驗被包圍的感官世界
IMG_4584

躺下來感覺一下
IMG_4593

宛如在夢境般的感覺,舒服~
IMG_4595

慢慢走出來回到現實世界,後面還很多人在排隊呢
IMG_4604

李子勳以手工製作的「仿生物」機械動態雕塑《金星飛行器二號》,以機械美學,展現對未知事物的幻想。於展出期間,作品將每逢整點運轉15分鐘
IMG_4566


王建浩的雕塑作品《關於生活的紀念碑》、《美夢》、《小怪物》,探討慾望、夢想與現實的關係。
IMG_4570

《再來一次》以孩子的夢和大人的夢對應,預示成長懷抱夢想和現實之間匍匐而行的辛苦,直觀真實人生。
IMG_4636

《關於生活的紀念碑》看見這個超長漢堡,胃口都沒了
IMG_4639

崔廣宇《如果我是()》以20多件被刻意消除日常功能的物件,讓觀者創造肢體想像與互動的最大可能。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能讓日常物件開展出超越平凡造形的認知領域,掃把可以是馬,收攏的雨傘可以是耙,鍋盆成了搖滾樂團用鼓
IMG_4649


IMG_4646

牆上iPad播放想像成自己「假如我是一顆樹」,然後用牆上物品來裝飾自己
IMG_4654

妞妞也變身成一顆可愛的樹
IMG_4658

白雙全《爸爸睡著後兒子畫的畫,兒子睡著後爸爸畫的畫》及林小杯《暫停一下啦,做個夢!》二件大型平面作品,跳脫畫框,以壁畫、壁紙的形式呈現。白雙全藉由速寫線稿與一歲半兒子的塗鴉「以畫對話」;林小杯壁畫作品讓牆面如展開的繪本,故事的發展將隨著展期演進,讓觀眾每次回訪都有不同的視覺驚喜。
IMG_4661

IMG_4667

參觀完整個覽後再次回到「胡思亂想做做看」,姊妹倆堅持還要再畫一次圖
IMG_4693

參觀展覽後應該有更多想法了吧!
IMG_4518

IMG_4696

IMG_4500

在本次展覽看板前再拍張照
IMG_4525

同場加映 《建築之境》:路易.康
IMG_4492

展出許多建築模型
IMG_4682

IMG_4675

IMG_4683

現場也錄了一段作者設計理念的談話,可以使用聽筒收聽
IMG_4679

IMG_4676

IMG_4684

結束參觀開始網美術館一樓移動
IMG_4729

結束了精彩的美術充電之旅
IMG_4476

通常設計師的「美學」與「作品」沒有經過解說,一般人很難了解創作理念與作品的真諦

所以Jerry很堅持一定要透過導覽與解說來豐富知識,

話說「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在7月起每周六日的10:30及14:00各有一場親子導覽

也就是說「現在。此時」沒有導覽?

好吧!

自己在作品旁的解說牌去獲取知識吧!

什麼?

解說牌只有創作者姓名與作品名稱,頂多創作材料解說,似乎沒有更詳細的說明了,殘念~

Jerry很喜歡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的歷次展覽,在這次導覽期待落空後,現在要筆記起來(握拳),

未來,要在新展覽佈展開放後「一週」再前往(總要給導覽義工一點時間學習)

這樣才能盡情享受美學饗宴呢!




延伸閱讀
臺北市力美術館。小‧大
臺北市立美術館。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







~.~.~.~.~.~.~.~.~.~.~.~.~.~.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電話:02-2595-7656
費用:免費
官網:請點這裡


~.~.~.~.~.~.~.~.~.~.~.~.~.~.



arrow
arrow

    Jerry@e化女兒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