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剝皮寮歷史街區範圍很廣,包含了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所包圍的街區,與老松國小僅有一牆之隔;而老街分為二大部份,一是作為藝術創作展覽區(入口處左手邊),另一個是「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入口處右手邊),兩區毗鄰卻不相通,可以分別進入免費參觀...。
因為本次剝皮寮之旅照片真的很多,所以分上下集介紹,上集主要介紹「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下集介紹剝皮寮歷史街區藝術創作展覽區及2013台北兒童藝術節展覽,
這裡就是「藝術創作展覽區」,現在剛好是2013第14屆兒童藝術節展場之一,
從這裡進入「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非常值得參觀喔,
進入之後先拿「紀念戳章紙」及「剝皮寮的故事導覽折頁冊」,準備好好來了解剝皮寮的前世今生,
教育館分一樓及二樓,一樓有孔廟大探索、科舉三部曲等,妞妞體驗一下騎著馬當「狀元郎」的神氣風光,
這是乾隆五十六年(西元1791年)御賜「文魁」的匾額,
二樓有「五年甲班」的教室,當時的桌子採相連方式,男女同學間還會「劃線」釐清界線,媽咪職業病上身,又要上台當老師,
當時的「自然科」考卷,您會幾題呢?
看看阿公與阿爸的課本在唸什麼?
這是說明「地球自轉」的教學儀器,
這是位於二樓露台上早期學堂的廁所,因為衛生關係都設置於屋外,而且廁所的空間非常狹小,轉身都有困難,
歡迎收看剝皮寮布袋戲,
妞妞很認真看姊姊表演布袋戲,
接著又回到一樓「故事巷」看看古早時代的物品,當時剝皮寮可是三輪車伕排班聚集的場所,姊妹倆坐一下50年前的三輪車,實際體驗古早風情,
哇~這具電話有40年歷史了,Jerry家也有申裝一隻相同的電話,當時裝機費要12,000元,一戶25坪的房子也不過10來萬,就知道電話有多珍貴了,
拿起電話聽聽阿公阿嬤講故事喔,
妞妞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一台有60~70年歷史的「拉力歐」,就是收音機啦!
古早的明星花露水、虎標萬金油,
斑駁的土埆厝,當時農民農閒時,會以黏土、泥土、石灰、稻草等材質混合,曬乾作成土塊(土埆),代替磚頭作為建材,用土塊堆疊起來的房子,就是土埆厝,
可以動手DIY排列的剝皮寮樓房,當個小小建築師吧!
媽咪教妞妞「拓印」紋路,
剝皮寮故事巷裡有很多蓋「戳章」的地方,只要用心找就可以發現喔!
古早厝的臉,Jerry喜歡三角湧老街的樣貌,您喜歡那一座呢?
淡水河上的戎客船,當時從明鄭時期及清朝時,由福建來台的平底船,名稱叫做「戎客船」,而「戎克船」其實就是「中國式帆船」的意思。艋舺是淡水河流域重要的出口貨物集散中心,
戎客船設計成「可搖式」,可體驗海中波浪的搖晃,姊妹倆一直搖搖樂,
姊妹倆看見戶外有許多「古早童玩」,趕緊來體驗一下,這是「吊瓶子」利用巧勁將瓶子立起來,
看起來簡單,玩起來可不簡單喔!
「古早彈子台」是老一輩兒時共同的記憶,
「踩高蹺」,利用兩隻腳踩在高蹺上,兩手分別抓住固定在高蹺上的繩子,雙腳交替往前走,
妞妞第一次玩,連高蹺位置都不對,
經過媽咪指導勉強可以走二步,
古早「騎馬打仗」的木馬,沒見過吧!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我改換素衣,過中原~~
二人四腳大木屐,
姊妹倆第一次玩就可以上手了,
「跳格子」不用介紹了吧!
擲骰子玩「剝皮寮大進擊」遊戲,誰先到誰就是剝皮寮萬事通喔!
接著參觀「醫療館」,一起來瞭解台灣醫療的發展史,
這裡的牆壁材質是「紅磚」,
由北到南傳教士馬偕博士(1872年)、馬雅各醫生(1865年)到台灣展開台灣醫療重要的一環,
明明是保健DIY影片,小朋友當成「卡通」來看,
妞妞還跟著哼哼唱唱真可愛,
這裡是艋舺名醫呂阿昌醫師當時看診「懷安醫院」的場所,擺設相當簡單樸實,
呂阿昌,艋舺公學校、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在新莊開業,進入杜聰明的藥理學研究室,進行鴉片研究。之後,將醫院遷回艋舺,於今康定路與廣州街轉角處,開設「懷安醫院」,懸壺濟世,專長為內科及小兒科,昭和十年獲得日本京都帝大醫學博士,
早期家庭常備良藥,
呂醫生的公事包,一旁是顯微鏡,
現場也有一台模擬「顯微鏡」,
杜聰明醫生與鴉片病人,
接著參觀「醫療館」二樓,
保留了剝皮寮當時建築,Jerry使用復古顏色表示,
百年中藥行,小妤兒正在「搗藥」,
中藥行抽屜當然有許多不同種類中藥囉,
中藥磅秤
以前中藥店裡都有一台「磨粉槽」,坐著用雙腳來回推動來磨碎藥草,
「萬華青草巷」,可以到此聞一聞各種味道喔,
剝皮寮的今與昔,
姊妹倆與剝皮寮古色古香的「亭仔腳」拍照!
走一趟「艋舺剝皮寮歷史街區」,可以發現許多早期生活的點滴,非常適合來走走逛逛!
延伸閱讀
艋舺剝皮寮歷史街區(下)
~.~.~.~.~.~.~.~.~.~.
剝皮寮老街 歷史街區
地址:台北市廣州街101號
電話:(02)2336-1704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