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濕濕冷冷,無法到戶外走走,Jerry想起好同學onewin曾經去過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的3~7樓「常設展」區,今天就到這裡參觀吧!先到戶外巨石陣拍張照,Jerry以前也曾經在此外拍,巨石陣也是很好的取景構圖地點.,
先買票吧!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常常有各類「特展」,像今天就有「外星人探索」特展可供購票欣賞,
大人$100,小孩$70,115公分以下兒童與65歲以上老人$免費,
一走進館內,挑高的建築讓人非常舒服,
首先,到七樓的「聽水的故事」特展參觀吧,
Jerry運氣很好,一到現場剛好有「導覽人員」解說,這裡是介紹水的三態,依序是液態、固態、氣態,
Jerry以為這是「乾冰」的煙霧,沒想到這是造霧機的煙霧成果,可能乾冰成本太貴了吧!?
這位解說人員講解非常認真,妞妞就是對「煙霧」特別有興趣,
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固定的不會減少,它經過水的三態一直循環不已,所以恐龍喝過的水,或許現在換我們喝喔,
妞妞看見「卡通」就不自覺被吸引了,
現場有復古的展示空間,
這個龍骨汲水車可以讓小朋友動手操作看看,不過已效率而言似乎不太好,因為往上遞水的過程,也損失了許多水量,
妞妞雖然不夠高,也要媽咪抱著體驗,
按壓古早幫浦,一樣可以取水來用,
這是一台水力鋸木機,鋸木頭輕鬆又省電,所以伐木場最好蓋在河邊,
這是一系列「水的美術館」,裡面的照片美不勝收,
大師級作品果然非凡,
哇~自然生態真是奧妙,
奇特的自然風貌令人嘆為觀止,
在菲律賓的房屋往往建造得非常接近,以至於光線無法穿透進窗戶中,MyShelter Foundation的『一公升的光』專案,就是一個「永續照明的計畫」,它的目的正是為了「低收入社區及處在黑暗中的家庭帶來光明」。
利用陽光與寶特瓶就可以產生如燈泡的效果,
那晚上怎麼辦?早一點睡嗎?
沐霧甲蟲(onymacris unguicularis )是生活在納米比亞沙漠中的一種昆蟲,它能在朝露的沙漠中收集小水珠,將其集中一起後吞入體內。
抬高的屁股方便將霧氣集中,變成水而流下來取用,
沐霧甲蟲也讓人從中發想出可應用的方式,在高山沙漠使用的捕霧網就是一個活用,讓當地人民能夠取水,
小小溼地生態缸,
裡面只有一隻小蝌蚪,
溼地對鳥類也非常重要,黑面琵鷺就是棲息於溼地的候鳥,
接下來就是妞妞最喜歡的泡泡時間,
泡泡膜回形成最小表面積,
泡泡插一根吸管吹氣之後,
就可以變成正方體泡泡了,
妞妞忍不住要自己試試看,
接下來是「水平」的應用,
利用多根管子連通後倒入水,那一根管子比較高?
這是「九龍公道杯」,
話說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禦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禦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禦酒。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就算是放根針也不會沉下去,
這趟「聽水的故事」之旅,透過解說收穫滿滿,接下來往六樓「地球科學展示區」移動,
「地球科學展示區」展示許多岩石標本,
這塊「豬肉石」非常擬真,
瞭解地球的開始,
瞭解海洋與地殼是如何形成?
五樓是「物質科學展示區」,也是小朋友較有興趣東西,
這是科學遊戲的世界,「伯努力定律」:當流體(包含氣體和液體)流速愈快時,所產生的壓力愈小,因此當吹氣時,氣體流速快,造成地球受的壓力相較之下小於原有之大氣壓力,因而球不會掉下來。
把轉動當成移動,利用齒輪來移動物體,
球的運動路徑很長,叮叮咚咚響個不停,
這座「球池」只是佈景不能進入,小朋友只能抱憾失望看著它,
只有這座「通道」可供爬行,
這座「滑梯的摩擦」很多人玩,
當滑梯舉高時,小朋友當成「溜滑梯」來玩,
利用滑輪的組合,小妤兒可以舉起500公斤的汽車,很神奇吧!
這個有如滑板車的旋轉裝置,不知叫什麼?
方形輪的腳踏車可以動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只能在「特殊」的道路,所以實用性極低,
利薩圖是利用沙子放在漏斗內作畫,
每次的圖案都不一樣喔,
妞妞也想挑戰方輪腳踏車,可惜腿不夠長,
這一區介紹電流與電磁,透過線圈產生電流,就可以讓鐵球轉個不停,
透過電流釋放電磁裝置,
這是電磁煞車,
自學電腦,
大型離心機體驗,
四樓是「生命科學展示區」,
這裡有許多昆蟲標本,
天蠶蛾科
斑蝶科
常見昆蟲
哇~世界上最大的蟑螂「馬達加斯加蟑螂」,
台灣景觀多樣性,可惜這一層的展示,吸引不了姊妹倆,
這是三樓「生命科學展示區」,從卡通看科學,
這裡是小朋友很愛的區域,
有許多卡通明星可以一起拍照,
「阿寶與老皮」大家應該很熟吧!?
這是....?
這裡的「人體的奧妙」也很精彩,
轉一轉把手,看看青春期的男女有何不同?
身體內器官的組合,不是醫學系還真組合不起來,
姊妹倆進入巨人的「消化隧道」之旅,走~從嘴吧進入吧!
這裡是口腔,有牙齒造型,
上方「懸中垂」,觸碰會有嘔吐感,
這裡是「胃」,可以消化所吃的食物,
肝臟與十二指腸區,
小腸與大腸區
看見便便就知道「大腸、直腸區」到了,
坐下去還有「放屁」聲,真是有趣,
前方就是肛門區了,
通過肛門區還會有馬桶沖水聲,嘩啦嘩啦~
這個合照真是尷尬,這是巨人的小菊花~
人體中產生不同的液體,有不同的顏色,
中午時間到了,去用餐吧!漢堡王一向是Jerry的最愛,
當然要點一個「華堡餐」$159來嚐嚐,
媽咪另外點了拉麵給姊妹倆享用,
咬一口華堡,天呀!怎麼口感這麼「柴」,莫非是科教館裡不用用「火」,烤出來的口味居然與Jerry想像中的差很大,
小妤兒吃拉麵,
妞妞可以己吃麵,
因為速度很慢,媽咪餵一下比較快,
嗯~快吃飽了,
哇~看~有人在空中做什麼?
原來是「高空腳踏車」,姊妹倆可是只敢看不敢體驗呢,
空中腳踏車,架設於離地五樓高,好高呀!
這是變胖、變瘦的哈哈鏡,
吃飽了妞妞要展現「大力士」的功力舉起汽車,
阿公則靜靜看電視中的科學影片,
這是三樓「從猿到人」的展示區,
象龜為了生存而演化,
牆上有「從猿到人」過程,
這一區是基因區,
雙螺旋的DNA分子結構,
基因的介紹,
透過基因的傳遞,可以父母將可以遺傳自己的特徵給下一代的子女,
基因互動小遊戲,
基因的介紹
祖孫倆收穫滿滿,
完成了一趟「收穫」之旅,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不僅是遛小孩的好地方,更是探索知識的殿堂,各項展示最好能搭配「定時導覽」,收穫會更多喔!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除了3~7樓常設展很精彩外,地下一樓的「兒童益智探索館 」更適合親子一同前往。
延伸閱讀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兒童益智探索館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二訪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三訪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電話:(02)66101234分機1000、1005
官網:http://www.ntsec.gov.tw/
~.~.~.~.~.~.~.~.~.~.~.~.~.~.
- Mar 03 Sun 2013 14:11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