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單眼相機DSLR的錢井深世界,已近五年的時間...,
深覺要拍張好照片很不簡單,這可是需要點點滴滴經驗的累績,
Jerry在此野人獻曝,與大家分享一二吧!!
要拍張好照片第一重要技巧是什麼呢?Jerry覺得是"照片要拍清楚",
在數位的世界裏沒有不可能的事(連無中生有都可以),
但如果照片拍糊了,那可是藥石罔效,神仙也救不了,除非舊地重遊、舊人重照,不過,這可能會被影中人罵翻天吧!!
照片為什麼會"糊",是拿相機的人得帕金X氏症抖個不停嗎!?
其實不然,原因很多,摘要如下說明:
(1) 手 震:拍攝者未握穩相機,導致快門擊發時造成震動。
解決之道:(a)多練習穩定之拍攝姿勢,(b)拍攝時加快快門速度,或倚靠身邊牆壁、欄杆等增加穩定度,(c)購買有IS(防手震)功能鏡頭或相機,(d)儘可能上腳架拍攝。
像妞妞這二張相片,猛然一看似乎清楚(縮圖),但經局部100%裁圖放大之後,就會發現上面的眼睛就比下面眼睛糊多了,
(2)景深過淺:過度追求大光圈,光圈有多大就開多大,像Jerry擁有50mm F1.8之後,就常常以F1.8拍攝全場,最後當然就造成糊糊照片比清楚照片多很多了。
解決之道:唯有適度縮光圈,才能保持相片銳利!!(俗話說縮光圈無爛圖;縮光圈無爛鏡)。
(3)反光鏡震動:單眼相機在按快門時,相機內會有一個反光鏡升起又放下的動作,使得機身產生微振,進而影響到鏡頭也有震動。
解決之道:(a)請在『安全快門』以上拍攝,安全快門=1/焦長。例如使用50mm標準鏡頭,則安全快門"至少"應為1/50以上就可避免。(b)使用相機反光鏡預鎖功能,可減少震動。
影片中相機反光鏡升起,落下時彈了好幾下才穩定,愈大的反光鏡(全片幅FF)震動越大,這也就是為何5D反光鏡老是噴出的原因。(這是Canon設計上瑕疵,已召回免費加強固定反光鏡解決)
第五技巧 構圖
好的構圖技巧可以讓照片更具可看性,有人天生就有這種獨特的美感,就是人稱的"攝影眼"。
精采的構圖可以是天生的天賦也可以是後天學習培養的,構圖的好壞通常也是新手與熟手的分界點,
跟著前輩來到這個熱門的點拍攝,信義計畫區的國泰大樓,
利用屋簷的夾角,可以創造強烈的構圖感,
使用超廣角鏡頭也可以創造出無可比擬的空間感,
第五技巧 善用外閃
不是只有在室內才需要使用閃燈,當戶外背景與人物反差過大時,外閃就能發揮很好的補光效果。
像下面這張圖片,左邊是對背景測光,保留了藍天人物卻因逆光而黑暗,若是右邊對人物側光,背景則過曝而無法呈現藍天,
唯有相機使用M模式對背景測光後,使用外閃出力補光(ETTL+EV增減或使用外閃M模式自行增減出力),如此才能得到一張兼顧人物與背景的照片。
使用外閃的最高境界,就是看不出補光的痕跡,從照片上看來就像如同太陽光一樣的自然就對了!!
要完成背景與人物兼顧的照片,除了使用外閃補光外,也可以使用機身的"包圍曝光",拍三張後使用Photoshop或機身內的HDR功能來達成,此舉就是屬於影像處理的範疇了。
第六技巧 機身及鏡頭的升級
Jerry建議一定要知道手邊的相機及鏡頭不敷您使用時再升級,
像Jerry原使用Canon 350D,使用後深感對焦及高ISO功能不敷使用,
於是升級成Canon 5D II,誠心建議隔代升級是比較恰當的作法。
最後,要拍好一張照片,簡單的說就是構圖、縮光圈、使用Raw檔、簡單影像處理技巧,將讓您的照片質感與眾不同。
當然,還有許多技巧尚未說明完畢(像學會觀察天候、潮汐、耐心等更是好照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以上僅就個人認知整理,
希望與攝影同好一起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