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花蓮小旅行,僅花了不到一週的規劃就上路,所幸天氣都還不錯!
到花蓮之前一定會先經過美麗的「清水斷崖」,而「清水斷崖」位於清水山東側,從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絕美風景,
我們決定在最美的一段「崇德」段停留及拍照,
藍天下的清水斷崖更顯壯麗,
崇德隧道旁有條小路,可以走下至美麗的弧形海灣,不過,天氣真的很熱,遠遠欣賞拍照就好,
從台北出發約經過3小時就到達「太魯閣國家公園」,這塊嶄新的石碑應該是因應眾多的陸客團而設立的吧!?
東西橫貫公路路口牌樓是造訪此地必拍的景點,東西橫貫公路於民國49年5月9日正式完工通車,而此牌樓更是表徵先民開闢中橫公路之紀念意義,
中度颱風「麥德姆」於7/23肆虐台灣,所狹帶的豪雨造成太魯閣境內多處坍方、零星落石,道路因此封閉至8/14,Jerry一家8/15經過此路段,還是可見大量落石呢!
終於再次見到美麗的太魯閣風光了,
此行的目的地是「白楊隧道」,從太魯閣牌樓到天祥雖只有短短18公里,卻走了一個多小時,因為部份路段雖然通車但復原工程仍在持續中,所以部份路段採單線通車,
Jerry上網查詢天祥地區大概只剩「太魯閣晶英酒店」及週邊店家可以用餐,不過風評卻不怎樣,最後Jerry一家中午選擇老字號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用餐,
這個「糖醋排骨」套餐200元,餐點雖然貴了點但料理的還不錯,飯後還提供飲水機裝水,對旅人而言相當便利,不過,隨著「救國團」沒落,昔日大熱門的「中橫健行隊」如今也不復存在,而天祥青年活動中心也更顯孤寂與寧靜了,
距離天祥約三分鐘車程,就可以來到這座「明隧道」,
白楊步道的入口就隱身在明隧道裡,來此遊玩的人可將汽車停放至一出明隧道的右方叉路的停車場,然後再回頭從台八線中橫公路167.9k明隧道進入,遠方洞口就是入口囉!
白楊步道先前因麥德姆颱風來襲,造成沿線多處坍方而封閉多時,於今(8/15)日重新開放,Jerry一家在開放第一天就能入內參觀,真是幸運!
入口處還可見清理步道的怪手完成任務,緩緩從隧道中駛出,
準備進入「白楊步道」探險囉!
「多隧道」與「多水」是白楊步道的兩大特色。「多隧道」,從入口到水簾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建議攜帶手電筒備用;「多水」,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整條步道沿溪而行,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一路極景不斷,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大至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可滿足與眾不同的心思。(文字摘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隧道內岩壁反射光線,顯現出多種色彩,
即將離開第一座隧道了,
往前的步道圍欄損壞尚未修復,小心不要太靠近喔!
橋下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流著碧綠色的溪水
沿途還有許多自然生態,這隻大鳳蝶不知是否在「吸水」?
步道兩旁風光明媚,令人讚嘆聲連連,
海拔越來越高囉
進入到第二座隧道!
出口處的峭壁景象真的太美了!
這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
一連串的峽谷溪流
進入第三座隧道
從天而降的巨石靜靜地躺在一旁,
變化多端的片岩地形
第四座隧道
步道旁就是險峻的溪流,
第五座隧道岩層呈現金黃色(黃鐵礦),宛如黃金隧道,
哇~第五座隧道出口可見高聳的白楊瀑布,好似「阿凡達」電影裡的奇幻世界,
第六座隧道又長又黑
第七座隧道口大片金黃色岩壁,真是太美了!
終於到了第八個隧道「水簾洞」了,
水簾洞李的「水簾」讓進入洞內的遊客全部「濕身」,就算是穿上雨衣、撐上雨傘依然溼透,可見洞內水量之豐沛,
水簾洞口前有處小水窪,此處水皆來自洞內岩層的地下水,溫度為10度以下,雖然很冰妞妞卻泡到不想上岸,
小妤兒都要離開了,妞妞還是繼續泡腳,享受「冰鎮」的滋味,
回程為下坡很快就到達第一座隧道口了,
耶~完成2,100公尺白楊步道的挑戰,
白楊步道雖然只有短短2.1公里,我們卻走了近2小時,倒不是路程遙遠,而是途中的景色太美令人頻頻駐足欣賞,
下次您造訪花蓮太魯閣地區,除了到「燕子口」步道走走外,強烈建議一定要到白楊步道享受一趟自然生態之旅!
對了,出發前記得上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看看道路狀況,以免白跑一趟喔。
~.~.~.~.~.~.~.~.~.~.~.~.~.~.~.
太魯閣白楊步道
地址:台八線中橫公路167.9k明隧道進入
官網:步道開放查詢,請點這裡
~.~.~.~.~.~.~.~.~.~.~.~.~.~.~.
- Aug 21 Thu 2014 21:19
花蓮。白楊步道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