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糶米古道」當年就是三張犁地區的農民挑米到文山、南港一帶販售並換回茶葉的主要捷徑
台北市政府為整治吳興街600巷附近的土石流潛在區,一併將「糶米古道」及週邊地區景點整理完成
里長伯為了怕到此健行的遊客滑跤,特別情商市政府將階梯換成鞍山石(與廟裡雕花龍柱相同石材),並在石上打洞,增加止滑性
經過一小段階梯來到「財神廟」
財神廟的對聯裡有「錫口」二字,而「錫口」就是昔日「松山」的舊稱,也就是指基隆河「河流轉彎之處」,現在已屬於信義區的範圍
第二站是「地藏殿」,地藏主殿內供奉地藏王菩薩,殿外對聯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繼續往上走
里長說這些都是百年楊桃樹,楊桃樹幹上的花,花期約每年的4~9月,短總狀花序,花瓣五片
終於到了糶米公廟了~
從前的糶米公廟是一座小小簡易石砌的土地公廟,牠庇祐著爬山越嶺擔米來往的人們,廟旁的大楠樹更提供乘涼遮陰的地方
九個結拜兄弟感念土地公的保佑,發願擔米經過即留下一碗米,以作為蓋廟基金,日經月累終於為土地公蓋了新家,
糶米公廟就是土地公
糶米公廟旁的廣場,上方有部「軌道台車」,據說是當時蓋廟時由崇德街搬運建材到糶米公廟廟址的機具
廣場成為老人們健身運動的最佳場所
廣場旁有指標,往上100公尺可到新坡嶺,有可接另一條「茶米古道」,可惜上頭週邊都是夜總會,Jerry就不上去了
大楠樹
此地曾經有棵供人休憩的百年大楠樹,但在幾年前已倒下,當年老樹的位置(雨傘所指處)已被水泥取代
回程都是緩坡,可接到挹翠山莊紫雲街51號
糶米古道與德興礦坑經過整修,以嶄新面貌迎接到訪的遊客
歡迎大家到這裡走走!
延伸閱讀
德興礦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