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的臺北市立美術館 兒童藝術中心「集什麼」,終於在2017/01/07開展
收集是人類的本能行為與需求,它是一個生活上感性與理性兼具的行為、一段經驗的累積過程,更是一種自我表達
而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多帶著濃郁的情感。
「集什麼?」是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提問,它不僅是對藝術的提問,也是對所有觀眾的發問。
無論是具有形體的物件,或事件感覺的接收,抑或情感記憶的留存,對藝術家來說,他們用什麼眼光看待物件?
而你呢?你收集些什麼?又是怎麼處理你們小小的收藏?
藉由審視收集內容的過程,我們進行與他人或自我對話,發掘生活樣貌深度與多樣性。【以上文字摘自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雖然一月份就開展,但陸續遇到姊妹倆學校期末考、寒假及農曆年假等,迄今才有時間前往臺北市立美術館參觀
利用假期到處參觀、走走,是姊妹倆最開心的事
臺北市立美術館挑高大廳 氣勢十足
姊妹倆有攜帶小筆記本,可以蓋紀念章留存紀念
兒童藝術中心位於北美館B1樓,可以免費參觀喔
展覽最新主題「集什麼」,期間為2017/01/07 - 2017/09/17
為了增加互動與體驗感,可至櫃台換證索取綠色包包,當個創作包包客
展區地圖如下共有六個展示區,各區都有小任務,等待小朋友去挑戰與完成
看看包包內還有什麼?自由行指南、小工具與過關小任務
自己的包包就先放在置物櫃,這樣才會方便探索
鮮明的佈展色彩
背著綠色書包一起去學習、探索
展場地圖上有六位藝術家的作品,打開對應編號拉鍊袋久可以開始體驗
體驗前先看見「你。我的收集」,歡迎你攜帶自己收集的物件,前來製作紀錄、與大眾分享,並從不分齡創作活動中,開啟自己對於收集的更多想像
說明牌
姊妹倆沒有特別攜帶物品,就以自己的包包當成展示內容,記得寫下姓名與一段話喔
放在實物投影機下排列整齊,按下右下方黃色按鈕,就可完成拍照紀錄了
接著進入創作者展區參觀
再次與主題「集什麼」字樣合影
第一項作品是加布里爾.卡林伯迪 (Gabriele GALIMBERTI) 《玩具故事》(Toy Stories )從孩子的收集發現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童趣。看看有那些你我從來不曾想過的收藏品?
小孩的收集與想像力真是無窮的
看看綠色包包的小任務是什麼?
姊妹倆認真完成指定任務中
認真的小孩
第二項作品是栗田宏一 (Koichi KURITA) 收集日本各地土壤製成《土壤圖書館/日本》( Soil Library / Japan )
本次特別展出北美館特別計畫,從世界各地用明信片寄泥土到美術館
中間這瓶是來自日本北海道的土壤
過關記得索取折頁冊,並蓋上紀念章
將蓋上紀念章的紙放入折頁冊就完成一關了
第三項作品是康雅筑《履旅縷之介》,透過現地創作,呈現旅途中的收集與再創造,給大家在行囊中看見完全不同的風貌
拿出拉鍊袋的布料,仔細觸摸看看並挑選一件來收集
這項作品複雜到令人讚嘆
第四項作品是吳芊頤《印象窗景》蒐羅、轉換存在大家視覺記憶中的老窗花,製成獨特的空間光影
各種窗花非常美麗
這關的小任務就是找尋與相片中一樣的老窗花
我找到囉
我也是
相片裡的窗花(左),是不是與右邊一模一樣呢?
第五個項目是 王雅慧收集舊家的灰塵製作《和光同塵》,讓記憶中充滿鄉愁的浮光掠影用另一種形式呈現在你我的眼前
玻璃上久至物品移開後,呈現多種樣貌
沒想到「灰塵」也可以是創作題材
姊妹倆靜靜欣賞「灰塵」製作而成的各種作品
記得記錄下來喔
第六個項目是 亞歷山德 • 列維( Alexandre LÉVY ) 採集臺灣的聲音結合裝置《T-Sensations》,邀請觀眾體驗聽覺、觸覺與視覺的結合
拉拉看傘下布條藤蔓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秘訣是只有手握二根金屬線才會發出聲音
手心向下感受律動
隨著手勢揮動、聲音變化萬千
什麼?觸摸貝殼與沙礫也可以發出聲音
真的耶!好神奇呀
觸摸金屬板有什麼聲音呢
仔細聽看看
六個項目全部體驗完成,記得蓋紀念戳章喔
終於完成最後一本折頁冊了
接著找尋封面封底就可以製作成一本屬於自己「集什麼」的「作品簡介與導引」小冊子
可以到這裡閱讀並裝訂成冊
你看!六本「作品簡介與導引」小冊子都完成了
選擇裝訂線條顏色與長度
綠色線條好像不錯
裝訂成冊方便閱讀
妞妞也快完成了
各位觀眾~終於完成了
姊妹倆開「比讚」
把綠色包包歸還
今天的收穫真是多
歡迎各位小朋友一起來北美館玩喔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集什麼」展期為2017/01/07-9/17
歡迎親子一同來探索~
還有更精彩的影片,歡迎觀賞!
延伸閱讀
我想要做一個夢
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
小‧大
~.~.~.~.~.~.~.~.~.~.~.~.~.~.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電話:02-2595-7656
費用:免費
官網:請點這裡
~.~.~.~.~.~.~.~.~.~.~.~.~.~.
留言列表